返回

古代重组家庭日常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番外五 欢喜聚大团圆 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沈易安成亲这日,喜月随葛天冬前往赴宴,瞧得四处张彩、吹吹打打好不热闹。

    美中不足只沈娘子笑的不走心。

    喜月心中暗叹,既是同意结亲,就该真心实意接纳,和和顺顺的把日子过下去。

    她这般勉强,让新娘子看着同是不好受。

    夹在中间为难的只会是自家儿子,又何必?

    沈易安出来敬酒时欢欢喜喜,看言行对新娘子很是满意。

    越是这样,喜月心中越是感慨,若沈娘子不改变,这个家里定难和睦。

    事实如她所料,三朝回门这日婆媳便闹的不欢而散,新娘子气呼呼回的娘家。

    听郑婆子闲话,沈娘子居然提出让儿媳妇留在镇上,这才刚成亲就想小两口分隔两地。

    别说儿媳妇不肯,就是儿子也不同意。

    她又觉得儿子白养了,居然抹了泪。

    郑婆子连连啧声,道:“难怪老话说不能找寡母的人家,婆母难伺候啊。”

    说完自觉失言,笑笑与喜月说:“你婆母又不同,难得的敞亮人。”

    说完又叹道:“你婆母年纪也不大,就没想过找个老伴,一个人孤苦伶仃的,夜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……。”

    喜月表情一言难尽,这种事她可不好随意表意见,只静静听她说。

    先前私下里与葛天冬聊起过,得知公公生前与婆母感情融洽,极少会拌嘴。

    外祖那边不是没有劝过重嫁,婆母不愿凑和,又放不下儿子,未作他想。

    喜月自不会多事替婆母张罗,免得起误会是嫌她烦。

    再者虽说婆母一个人的确孤独了些,但她心中念着公公,又何必为图一个圆满强劝她重组人家。

    每个人过日子所图都不一样,该尊重她的选择。

    她有他们,定不会让她一个人孤伶伶的过日子。

    她期盼儿孙绕膝,满足她心愿便是。

    夜里葛天冬听说了,笑的意味深长,摩挲下巴道:“是不是我不够努力?”

    喜月挑眉,嗔他一眼。

    葛天冬笑着拽她入怀,在她耳边轻语:“为满足娘的心愿,为夫得加把劲了。”

    喜月一句不正经还没笑骂完,便没了声响。

    小院里熄了灯,只剩有情人低低轻吟声。

    转眼过年,沈易安携妻回来,还来铺里找葛天冬聚一回。

    言谈举止间小两口看着感情相当不错。

    喜月没提扫兴的事,不去多问与葛娘子处的如何。

    但愿有点风吹草动,总能从郑婆子口中知晓。

    过完元宵节,小两口回了县里,夏初传出喜讯,又听说沈娘子以儿媳身子不便为名叫回镇上住,只是未能如愿。

    此时喜月与葛天冬成亲一载有余,仍未有动静,杜巧娘又开始着急起来。

    至八月欢儿生下男娃,葛娘子亦是羡慕。

    村中闲言日渐凶猛,令人烦不胜烦。

    中秋时葛天冬从县学归来,提起一事来,严夫子近来身子不佳,恐要从镇学离休,前些日子特送信,问他可有打算做教书先生。

    年俸十两,虽不多却也不少,再者有学生节礼,且是个受人敬重的差事。

    县学读了两年,他自知考举无望,寻个安稳差事,又能继续习书,觉得挺好。

    没同家里商量便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只等严夫子退了,便由他顶上,估计就是来年的事。

    葛娘子听了,觉得不错,这样一来小两口就能在一块。

    翻过年,天冬二十有一了,该考虑子嗣之事。

    杜巧娘知晓后,很是高兴,他常年在外聚少离多,过日子终不是件好事。

    做夫子好,不受累且体面。

    最重要两人能日日在一起,方便生娃。

    再拖下去,她都要愁的白了头发。

    喜月也觉得挺好,家中有房有铺也有地,对眼下的日子已是满足,不是非得在县学熬着非要中举。

    葛天冬觉得好,她自不会多言,随他高兴。

    这一年的冬天,杨应和在喜月铺子隔壁买了四间宅地,开始建新房新铺。

    过年的时候赵春兰不免感叹,家中事一桩接一桩,真正定安下来还要等两年。

    想着杳无音信的家人,杜巧娘也感慨,寻亲不是件容易事。

    且等一等吧,只能这样安慰自己。

    年后,葛天冬正式入镇学做了夫子。

    再有人买糕送师礼,欢儿偷偷打趣道:“咱家来买糕送夫子,回头散学时妹夫再拎回来,一来一去糕又回了铺里,还白得一份钱。”

    阿圆听到捂嘴笑,笑完了说:“姑夫做夫子可真好。”

    石头已从学堂退学,在铺里专心研究雕与画,青成仍跟着葛天冬做学问,准备春上考童生。

    三月县试,家中众人齐来送他,青成不免有压力。

    宋常富拍拍他肩膀:

番外五 欢喜聚大团圆 下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